中国基金报|国泰君安证券:坚定践行ESG理念 打造绿色金融特色优势

中国基金报 2023-11-28 18:00:00

【导读】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,ESG理念不断深入,逐渐成为证券行业的发展共识。券商从投资服务、融资服务、资产交易、金融跨境服务、风险管理、管理层治理、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积极践行ESG理念。近年来,持续贯彻ESG理念,对券商各方面业务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?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。


中国基金报记者:近年来,弘扬可持续发展的ESG投资方法论逐渐受到资本市场重视,不少券商主动将ESG理念运用于公司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。贵公司如何构建绿色金融研究体系?以及如何完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?

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:《国泰君安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的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针对完善ESG投研体系提出,要根据各业务条线特征将ESG因素纳入标的筛查、尽职调查、投资决策、投后管理、资本退出等投资管理全过程。公司制定了《负责任投资声明》和《对外行使投票表决权声明》,涵盖公司责任投资的组织架构与管理、责任投资策略与应用、对外行使投票表决权的关注事项与制度流程,推动责任投资理念与投资业务的有机结合,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。国泰君安正在逐步建立ESG投研框架,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投资业务体系。截至2023年9月底,公司累计创设ESG公募基金10只、规模合计41.6亿元;引入代销ESG基金508只、实现市场新发ESG基金全覆盖;绿色资产托管外包47.8亿元,为20只优质绿色和ESG主题债券持续提供做市报价服务。公司还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及自营投资积极参与节能环保、清洁能源、污水处理等领域项目。

《国泰君安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的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提出,要建立健全ESG风险管理体系,制定ESG风险管理的政策、制度和流程,开发ESG风险管理方法、技术和工具,识别、评估公司面临的气候风险及其影响,有效管控ESG领域的合规风险。公司深刻认识ESG风险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,制定了《环境、社会及公司治理(ESG)风险管理声明》,将ESG风险因素稳步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,明确ESG风险尽职调查要求,加强客户、交易对手、标的与金融产品ESG风险审核、监控与敞口控制,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理念,持续引导与推动可持续金融业务发展,护航公司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。近日,国泰君安依托金融科技创新能力,自主研发上线了覆盖境内1.4万家市场主体的ESG评价系统,实现了ESG特征识别、评估、监控、预警的可视化呈现,并建立了债券ESG投研体系,将ESG理念融入债券投资制度建设、标的筛选、投资决策、风险管理等各项环节。


中国基金报记者:在治理方面,ESG理念对贵公司完善治理有帮助吗?具体如何运用?

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:国泰君安持续强化ESG治理体系建设,已建立健全“董事会—经营层—执行层”三级ESG工作组织体系。目前,公司在董事会层面已经设立了董事会战略及ESG委员会,在经营层设立公司ESG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,并在执行层成立投资交易、绿色融资和风险管理三个工作组。其中,董事会肩负着领导决策和监督检查的最终责任,经营层承担着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的管理责任,执行层担负着实施行动和达成目标的执行责任。

除了建立健全ESG治理体系之外,国泰君安基于ESG理念及管理工具,明确了公司各部门分工负责的ESG议题,其中涵盖了党的领导、文化建设、治理架构、风控合规、反洗钱、反腐败等公司治理议题,致力于通过对标先进、精益求精的ESG管理实践,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效能,夯实公司可持续发展根基。


中国基金报记者:贵公司如何支持国家“双碳”目标,服务绿色金融?

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:国家“双碳”目标发布之后,国泰君安在2021年行业内率先发布实施《国泰君安践行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行动方案》。2023年5月,进一步升级制定《国泰君安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的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,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:

在打造完备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方面,一是加快建设绿色投资服务能力,强化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以及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领域的投资布局。二是提升绿色融资服务能力,开展融资项目ESG负面筛选、尽职调查及存续期管理,积极提供综合投行服务。三是强化绿色资产交易服务能力,巩固碳交易行业领先地位,加大ESG产品筛选引入、销售推介、托管外包服务力度。四是提升绿色金融跨境服务能力,促进绿色资本跨境流动,满足境内外客户跨境股债融资需求。

在全面落实绿色金融主体责任方面,一是完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,建立健全ESG风险管理体系,有效管控ESG领域合规风险。二是强化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,增强投资者风险辨别能力及绿色投资偏好,不断优化客户服务体验。三是构建绿色金融研究体系,积极参加绿色金融政策以及国内外ESG信息披露和评价标准的研究制定。四是全面实施绿色运营,深入推进实施绿色办公、采购、出行等举措,逐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。五是积极推进社会公益事业,创新产业、教育、医疗、民生等帮扶形式,积极助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。

在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保障体系方面,一是健全治理体系,完善组织架构,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,体系化推进绿色金融工作。二是加强宣传宣贯,组织开展绿色金融培训及实践活动,加强工作成果宣传,提升公司品牌形象。三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,加快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,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应用,加大财务支持力度。四是优化信息披露,明确业务统计口径及实质性议题框架,高质量编制社会责任(ESG)报告。五是强化信息科技支撑,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,切实保障数据安全,打造公司ESG管理实践的强大数据底座。


中国基金报记者:企业社会责任是ESG的重要方面,而践行社会责任往往意味着成本的付出,贵公司近年来用于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有多少(财力,人力)?如何看待这部分成本的增加?今后会不会继续加大社会责任投入?

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:多年来,国泰君安积极弘扬“敦本务实,笃行至善”公益精神,秉承“家国一体,金融向善”为民情怀,聚焦乡村振兴、教育帮扶、应急救灾和金融赋能公益四大板块,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,助力5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;深耕教育帮扶,持续援建四所希望小学;积极参与应急救灾,为打赢武汉保卫战、大上海保卫战做出积极贡献;发挥金融专长,探索金融赋能公益新路径。从2012年成立公益基金会至今,国泰君安公司及员工累计向公益基金会捐赠超2.8亿元,直接受益人数超过126万人次。

2020-2022年,国泰君安公益基金会支出公益资金分别为3297万元、3062万元和3300万元,员工志愿服务人次分别为1601人次、1037人次和6584人次。2023年9月5日,国泰君安荣获“中华慈善奖”捐赠企业奖,是获奖企业中唯一一家证券公司,这也是继第一届上海慈善奖后国泰君安获得的又一项殊荣。

未来,国泰君安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主动强化金融国企担当,不断做强做优主责主业,筑牢“综合服务平台、领先数字科技、稳健合规文化”核心能力三支柱,全面培育“科创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区域金融、绿色金融、跨境金融”五大特色优势,争当金融报国、金融向善的排头兵、先行者,联结更多社会力量,朝着“让金融有温度,让人民更幸福”愿景目标不懈努力。


中国基金报记者:目前金融行业内还是有一些违反职业道德、缺乏诚信信用的个案的,您认为,应该如何将金融行业的ESG理念普及到每个员工,以此提高职业操守呢?

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:国泰君安加大ESG理念宣传及人才培养力度,专门制定“ESG与绿色金融”领头雁人才培育方案并启动系列培训活动。今年以来,国泰君安举办二期英国特许证券与投资协会(CISI)“可持续与负责任投资专业证书”线上认证培训,3期“ESG与可持续发展高阶人才研修班”线下实践培训,4期“国泰君安ESG大讲堂”活动,并开展ESG一线培训班项目,共计约2000名员工参加各类ESG理念及实践培训。


中国基金报记者:在践行ESG的过程中,券商行业还存在有哪些难点和不足?

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:当前,证券行业在践行ESG理念的过程中,还存在以下难点和不足:一是对ESG理念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刻。ESG理念近几年才在国内广泛兴起,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。尽管证券行业较早接触到了ESG理念,但是行业机构对于ESG理论的丰富内涵仍然认识不够全面、不够深刻。这就导致很多机构仍然处于观望停滞和研究起步的阶段,还没有真正采取行动全面践行ESG理念。

二是将ESG融入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不够透彻。ESG为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整套方法论和工具。企业首先要识别ESG实质性议题,接着通过现状诊断识别短板弱项,最后通过对标ESG先进标准和最佳实践制定改进措施并切实采取行动。但是不少企业在实践过程中,往往将ESG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分开,最后导致ESG工作停留在识别ESG议题阶段或者只用于完成ESG信息披露,无法实现ESG工作的全过程闭环管理,也就无法发挥ESG系统方法论的强大作用。

三是推动ESG实践不断深化的资源投入不够。专业人员及与之配套的资金投入是深入践行ESG理念的根本保障。作为一项专业工作,随着ESG实践的深入,必然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门人员。目前,多数行业企业由于ESG实践处于初期阶段,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ESG人员建制。未来,要在人员及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,保障ESG工作走深走实。


中国基金报记者:下一阶段,贵公司还打算从哪些方面进一步践行ESG?

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:下一阶段,国泰君安将在公司绿色金融战略引领下,推进落实《国泰君安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的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聚焦ESG重点议题,强化主体责任。公司将积极落实公司绿色金融规划及行动方案,按照ESG工作的议题设置、部门分工,加强ESG议题管理的主体责任。针对各个议题,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及组织体系,各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举措,加大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培养力度,守正创新、持续合力并进,全面披露相关信息,逐年提升ESG议题管理绩效。

二是加快建设绿色投资服务能力。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绿色投研体系,根据各业务条线特征将ESG因素纳入标的筛查、尽职调查、投资决策、投后管理、资本退出等投资管理全过程。强化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以及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领域的投资布局,加大指数开发及产品创设力度,推进签署负责任投资原则(PRI),积极加入绿色投资相关的国际组织、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。

三是完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。公司将建立健全ESG风险管理体系,制定ESG风险管理的政策、制度和流程,开发ESG风险管理方法、技术和工具,完善风险识别及报告机制,加强风险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。开展气候风险管理,识别、评估公司面临的气候风险及其影响,实现气候风险管理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有机融合。有效管控ESG领域的合规风险,不断提升反洗钱与反腐败工作效能,加强营销合规审查,防范公司业务及产品的“漂绿”风险。

四是全面实施绿色运营。公司将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,逐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。深入推进绿色办公,按照ESG理念要求开展新购置办公场所设计与装修,加强办公楼绿色节能及废弃物、水资源管理,开展餐饮“光盘”行动,拓展无纸化办公及智能化应用场景。完善绿色采购制度,加强供应商环境、社会影响评估和跟踪管理,优先选购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。提倡绿色出行方式,探索员工碳积分机制。